About Us
关于我们
迈福网始建于2011年,是由王式功教授率领气象医学团队依托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而创建的气象环境与健康专题服务网站。本网站旨在秉承“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中医养生理论,加强和促进气象、环境、医疗健康等多领域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气象医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数据整合、开放共享、交流合作与科研成果互相转化,并致力于解决在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科学问题,助力全民大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迈福网以“适应气候、改善环境、促进健康”为主旨,主要基于气象医学理论,运用大数据挖掘和整合分析技术,将气象、环境与健康数据通过统计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等多种手段进行交叉融合、创新挖掘、分析与应用,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健康气象服务产品,重点开展气候康养、气象敏感性疾病风险预测预警、健康气象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探索实现“预防为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新途径与新举措。
目前,迈福网背后的技术支持团队主要为气象医学团队,同时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委会众多专家也为本网站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技术保障。
2003年,王式功教授在兰州大学率先设立“医学气象学”特色研究方向,并组建气象医学团队,目前已累计培养气象环境和健康方向博士研究生21人,硕士研究生32人,研究内容涉及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公共卫生、 临床医学和循证医学等多个方面。
2009年,为了有效开展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医学气象学领域研究进展,中国气象学会批准成立医学气象学委员会,由王式功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作为中国气象学会的学科委员会之一,医学气象学委员会旨在加强天气、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理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并积极推动医学气象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快速发展,为更有效地保护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9年,为适应全民大健康的实际需求,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王式功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作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分支机构,气象医养健康专业委员会旨在汇聚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从预防医学的角度,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天气、气候和环境对广大民众特别是老年群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倡导人们“适应气候、改善环境、促进健康”。
多年来,气象医学团队依托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委会等的大力支持,不断深挖气候医学背后的科学内涵,积极开展气象医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不断拓宽气象环境与健康科学可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范围与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以下健康服务与产品研发:气候康养资源挖掘及康养旅游(居)服务,气候康养规划、评估、标准编制服务; 气象(候)敏感性疾病风险的预测、预防服务;居家(社区)养老健康气象服务;空气污染及健康影响预报技术服务;医院、康养基地室内微气候环境调控服务; 慢病气候康养方案设计服务;大健康产业相关的软件产品、软件技术开发服务等。以期在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背景之下,助力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并在促进全民大健康的过程发挥更大作用。
气象医学团队同时不断拓展国内外合作领域,国际合作联系人为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宋旭萍老师,宋老师致力于知证决策在气候康养中的交叉应用。知证决策是一种决策的方法,旨在强调决策应基于当前可得的最佳证据。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等社会挑战,世界卫生组织知证决策协作中心主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卫生论坛John N. Lavis教授等人于2021年成立全球证据委员会,2022年发布题为《为决策者、证据中介和以影响力为导向的证据生产者敲响警钟并指明前进道路》的报告,2023年发布《加强国家证据支持系统,改善全球证据架构,让证据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更新版报告。气象医学团队正通过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将知证决策的方法应用于气候康养,让更多人基于证据进行气候康养决策,用更好的决策促进健康,创造美好生活。
Development history
发展历程
Expert Team
专家团队

辛金元

博士生导师 国家优青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兼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国际SCI期刊《Atmospheric Research》、《Atmosphere》副主编。主要从事大气气溶胶光学辐射特性、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污染形成物理化学机制与来源解析、大气污染与健康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碳专项与霾专项)子课题、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攻关项目等项目18项。发表论著220篇(159篇SCI,JCR一区118篇),第一/通讯作者80篇(64篇SCI);发表论文被SCI总引6500次,H-index:45。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优秀气象工作者、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与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Royal Society-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s)等多项科技奖励与荣誉。

王式功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2009-至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2019-至今),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5年由兰州大学引进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任教,现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气象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气象环境与健康、气候康养、气象医学方面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1项。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260余篇,主编和参编出版著作9部。曾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马玉霞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秘书长,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极端天气气候;大气污染及其影响等。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等2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5篇。2014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奖;2014-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项目”资助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进行了访问研究。

尹立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气象医学研究科技合作创新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德国科隆大学附属Viersen-Klinik访问学者,骨科学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是攀枝花市委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攀枝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攀枝花市青鹏人才。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医工融合专委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人类遗传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专委会委员等。主持(研)省级科研4项,市(厅)级科研10项,发表学术论文43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证书3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主编(副主编、参编译)专著/教材9部。获得高校教学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四川省“住院医师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尹岭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科行政副主任、神经信息中心主任、远程医学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发改委及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试点工作技术总监、健康中国2020科技支撑与前沿领域战略规划临床组副组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副会长、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副会长兼医药健康数据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数字医疗与医疗信息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中长期规划的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届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从事神经临床工作30余年,在脑血管病临床、病理和防治方面工作突出,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主编论著4部,培养研究生41名,其中硕士10人、博士8人、博士后23人。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总后学雷锋先进个人、总医院十佳青年等奖项。

马盼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委会委员。先后在气候舒适度指数的构造与改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感和创伤与气象环境的关联性,以及气候康养与旅游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1)天气气候与人群健康风险的关系;(2)气候康养效应挖掘与康养旅游;(3)气候舒适度指数构造与应用。目前已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张莹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气象医养健康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气象环境与健康、大气环境及其预报。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科技部“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科技部健康服务专题等十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1部。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28-85803512
客服邮箱
hcmp@meaph.com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大件路白家段空港国际城